姜上泉老師簡介
博客訪問:367041
姜上泉,中國降本增效咨詢領導者,著名精益運營專家,多家中國企業500強與全球企業500強降本增效和精益運營顧問;曾受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授課;對豐田、本田、三井、海爾、沃爾沃、青島啤酒、中國中車、中國石化、中國兵器、中煙工業、國家電網等100..
姜上泉最新博文
- 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詢培訓:濟南..
- 姜上泉老師: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 姜上泉老師: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
- 姜上泉老師:中航工業Z研究所降本..
- 姜上泉老師:技術降本促進商務降價..
- 姜上泉老師:天海集團降本增效系統..
- 戰略成本管理驅動—降本增效中國行..
- 姜老師老師:開源增收是最好的降本..
- 姜上泉老師:贏在規劃和控制—降本..
- 姜上泉老師:溫氏股份佳潤食品精益..
姜上泉主講課程
如何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我們在另一篇文章中闡釋了“開源”的方法——華為人力資本價值提升。那么,我們又如何從“節流”的層面做好人力資源的降本增效呢? 3年前,筆者在石家莊與格力電器石家莊公司總經理進行交流,他分享道,通過控員增效,石家莊格力電器由原來的5000多人精減到3000多人,人數少了,效益反而提升了。 在整個格力電器,他們更習慣于叫控員增效而不是減員增效,控員增效即指員工總量得到控制,員工隊伍結構合理,人工總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無論是叫減員增效還是控員增效,人數減少了,效益提升了是我們需要擁有的結果,企業減員或控員只是一種手段,增效才是真正目的。我們有些企業管理者擔心的問題是人數減少了,員工勞動強度增加會導致“民怨或民憤”;也由于人數減少了,管理與流程上缺少監控和改善,浪費和損耗會隨之增加。
曾經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任職的湯先生,向筆者介紹了格力電器控員增效的做法 為什么在格力不叫減員增效而叫控員增效?因為減員(裁員)會導致整個團隊人心不穩,影響團隊士氣和員工歸屬感,亦會增加法律上的風險,造成對企業聲譽的不良影響,因此,叫控員增效更加貼切。 格力電器2012年前擁有11萬名員工,那時集團年銷售收入1000億左右,后來,通過一系列的控員增效措施,員工人數降至7萬名左右,年銷售收入卻突破了1200億 湯先生說,控員與增效看起來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好像與人性發生沖突,是企業領導者的一廂情愿,其實不然,在國內不少企業,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現象比比皆是。 他說,豐田公司的一段話對他們影響很大。豐田公司認為,制造業工廠中任何時刻都可能有85%的工人沒有在做工作,其中5%的人看不出是在工作;25%的人正在等待著工作;30%的人可能正在為增加庫存而工作;25%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標準或方法工作。 格力的控員增效分為“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來實施,硬件是自動化與信息化的升級,軟件是管理與流程的改善。在這里,我們只簡要談談在管理方面如何做改進。 所謂“控員”就是不給招聘,只出不進。一段時間董明珠甚至出“狠招”,招聘一個新員工需要得到她的批準,只到“解封”才能引進新人。 有格力管理人員說,董明珠下達“只出不進”的指令是不聽解釋的,各部門自己去絞盡腦汁想辦法來應對。 依據測算下達控員指標,薪酬總額控制這些招式格力都使用過,我們常說“PK大于激勵,考核重于承諾”,格力在各基地公司開展PK排名也是“狠招”,每個月各基地公司,各部門與班組開展人均產值的排名PK,人均產值落后的部門負責人將會被處分或淘汰。 氛圍決定執行。在這種“比、學、趕、超”的環境中,格力有的生產基地員工人均改善件數達到了4.8件,這不得不說是了不起的成績。 當然,提到減員或控員,我們要問的是,其依據是什么?筆者曾經與格力的管理層交流時提出了“減員與控員”四看:看組織功能VE系數、看行業人均產值、看行業人力成本率、看人力結構比例。這“四看”很關鍵,值得我們去研究、探索、實踐。 減員與控員增效的方法很多,每個企業都有著自己的套路和招數,企業經營層在開展減員與控員增效活動時,一定要搞清楚3件事:第一,減員與控員就一定能增效嗎?第二,減員與控員的依據是什么?第三,通過什么方式減員與控員方能達到效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 減員與控員增效的舉措在一定環境、條件、時間下,確實能給企業緩解經濟壓力、改善財務狀況、調整業務結構、擺脫經營困境的努力帶來積極效用;但它同時也給企業留下了一些隱患。我們不能過分“神化”與“泛化”減員與控員增效,把這些方法當作企業擺脫經營困境,改善企業財務狀況和市場地位的靈丹妙藥。 降低人力資源成本“開源”的方法之人力資本價值提升與“節流”的方法之控員增效兩者融會貫通,方能使企業永葆生機活力。 格力創始董事長朱江洪是個像女人的男人,董明珠則是個像男人的女人,他們倆人前些年的親密合作使格力業績一路飆升,這種人事布局恰恰是人力資本中倡導的人崗匹配,這幾年隨著朱江洪的離任,格力人崗匹配的平衡與陰陽關系被打破了,格力的諸多問題暴露,業績隨之下滑。 關鍵崗位的人崗動態匹配是人力資本要解決的范疇,而不是人工成本要研究的問題。一個企業,只有將人力資本與人工成本結合于一體研究與實施,方能真正做到持續“增效”。 |
上一篇 : 陳松老師-非人課程走進某國企
下一篇 : 海爾降低員工流失率減少無效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