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_久久青草国产免费观看_日本xxxx19视频_女人与男人做爰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
廣告1

相關熱門文章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中國企業怎樣從量轉向質
    時間:2012-04-20
進入2012年,志高集團董事局主席李興浩不斷表示,志高將不再追求量的擴張,轉而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規模效應越來越難以適應中國企業的生存需要,中國企業迫切需要調整發展戰略,從“量時代”轉向“質時代”。
實際上,片面追求規模及量的領先的觀念,已經對中國企業造成惡劣而深遠的影響。中國至今未誕生出真正意義上的規模領先型企業,而過度追求規模領先已經制約了中國企業發展,“中國制造”無法與國際同行進行“對稱式”較量,就是證明。換言之,片面追求規模制勝,既無法實現技術進步,也難以實現規模領先。
但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中國企業老板都懂。
TCL老板李東生就是一例。他崇尚“做大不一定做強,做不大一定做不強”,結果TCL既沒做大,更沒做強。2003年TCL的企業規模約為550億元,到2010年大致還是這樣的規模,這意味著TCL用7年時間兜了一個圈又回到原點。而當年的小兄弟美的已遠遠地跑在前面,甚至堅持走專業化道路的格力,也已經做到800億元。
最不在乎企業規模的例子當屬蘋果。喬布斯從來不給蘋果制定什么“5年計劃”,也未見他把“世界500強”掛在嘴邊,對于喬布斯和蘋果來說,一切都不如開發出一款舉世驚艷的革命性產品來得重要。一個事實是:2011年,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超過4000億美元),當年盈利超過100億美元。2012年第一季度(2011年9月25日至12月31日),蘋果的營業收入達到463.3億美元,同比增長73.3%;凈利潤則高達130.64億美元,同比大增118%。
不在乎規模的規模上去了,天天耿耿于懷規模的企業卻徘徊不前,這是個諷刺。
為什么中國始終誕生不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品牌?為什么在諸多創新領域看不到中國企業的身影?為什么多年前就高喊中國已成為“全球家電制造中心”卻至今未誕生“中國的三星”?
喧囂與繁華的背后,掩飾不住中國企業的尷尬。
而這一切,都與中國企業揮之不去的浮躁與短視心態密切相關。
中國企業普遍給人以沒有靈魂、目光短淺的感覺,而且常常對產業發展方向判斷不清,喜歡左右搖擺、跟風山寨。它們喜歡追逐眼前利益,很少為未來5年、10年的發展謀篇布局。所以,它們大多看起來就像剛栽下的樹,根基淺顯,經不起風雨。
那么,什么是企業的靈魂?
在我看來,企業靈魂就是企業堅定不移的主張,就是企業的鮮明個性與獨特定位,就是企業不可替代的差異化優勢。仍以蘋果為例,我們看看喬布斯在世時都做了什么,他每天都和研發、設計人員在一起,論證產品、規劃產品、開發產品,十幾年如一日。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天天游走于閃光燈之下大談成功之道的老板,他的企業會有競爭力。故此,蘋果另一創始人沃茲尼亞克說:蘋果的優勢不可復制。在我看來,不可復制的優勢才是真正的優勢。
中國企業的老板則不然,他們天然對產品不感興趣,雖然企業生存的理由就是制造產品。
但對于大多數中國老板來說,他們的興趣在于營銷,就是變著花招把產品賣出去,不管產品本身有多大競爭力。這與中國老板的觀念有關,他們的邏輯是:中國是一個低端市場,低端消費者不在乎品質,在乎價格。
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老掉牙的判斷,而今,中國消費者對高端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那些質次價廉(我們習慣稱之為“物美價廉”)的產品越來越惹人反感。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平均增速不足5%,首次低于多年平均值20%,而高端汽車如寶馬、奔馳、奧迪的增速則普遍在30%以上。本土汽車,越來越不招人喜歡。實際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大國。
抄襲與山寨,即將走向窮途末路。
喜歡追求規模,和中國老板要面子、講排場的虛榮心密切相關,排場大了好看,至于是否華而不實、外強中干,是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他們不在乎。李東生“做大不一定做強,做不大一定做不強”的名言,折射出的就是“先大后強”的邏輯。事實上,大和強沒有因果關系。遺憾的是,這種觀念至今還很有市場,從很多企業對“世界500強”的景仰中可以看出來。
一個問題迫使我們思考:和國際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到底最缺什么?
在我看來,中國企業最缺的是平和心態,以及基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高瞻遠矚,中國企業家的心頭普遍彌漫著浮躁情緒,他們不愿意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因為浮躁,他們總是渴望做什么事情都立竿見影,今天種下的種子明天就長成參天大樹,眼前利益、看得見的利益,始終主導著中國企業家的行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什么中國企業在新技術、新產品面前總是很被動?且以彩電行業為例,多年過去了,中國彩電企業仍然扮演著外資品牌“尾隨者”的角色,至今未誕生出一個在國際市場上叫得響的品牌,盈利能力低,做什么產品得看別人的臉色行事。看看3D電視、智能電視,以及即將到來的OLED電視,哪一個是中國企業發明的,就知道了。
然而,中國企業家不愿意承認落后的事實,他們會說“我們的產品已經和外資品牌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可是,把“中國制造”和外資品牌放在一起對比便不難發現,中國產品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技術含量不足,工業設計陳舊,談不上精細工藝,有些產品甚至危及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我想,這就是德國政府號召消費者慎重購買中國產品的原因。
現在,大家都津津樂道于蘋果創造的奇跡,驚嘆于那么多人喜愛蘋果產品,可是,有幾個人是否想過蘋果開發iPhone、iPad用了多長時間?告訴你,答案是“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的前幾年,蘋果基本上沒有什么看得見的進步。為蘋果帝國打地基,構建研發體系,成為喬布斯當初的第一要務。前幾年,中國企業看到三星發展神速,紛紛提出要做“中國的三星”。但是,有幾家企業真正理解三星的精髓?我看沒有。而今,看到蘋果如日中天,有個城市提出要培養“100個喬布斯”,我認為這簡直是滑稽透頂的事情,須知喬布斯不是培養出來的,沒有寬松、自由的市場經濟環境,以及民主、法治的政治環境,喬布斯是不可能橫空出世的。
正所謂“缺什么補什么”,中國要想在未來10年內誕生一批具有創造力的企業,必須從現在開始在研發體系架構及品牌建設上下一番大工夫。說開一些,中國必須從現在開始,從教育改革入手,力爭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公民。
撇開這些前提條件談超越,沒有任何意義。
在我看來,大而不強可恥,小而精干光榮。當國家戰略已經從“又快又好”轉向“又好又快”的時候,中國企業家沒有理由不重新審視不合時宜的發展觀。
未來的世界,必將是產品力競爭的世界,而不是價格競爭的世界,誰的產品與眾不同,誰的產品能第一時間滿足消費者需求,市場就是誰的。一面廉價,一面低質,是不可能創造市場奇跡的。如果仍有企業用不合時宜的眼光看日新月異的市場,這樣的企業將被時代拋棄。
實際上,過度追求廉價低質產品,從產品生命周期及消費者使用體驗看,都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對環境的污染,低質高耗產品泛濫,已經對中國可持續發展造成制約。
2011年下半年,作為中國家電行業大戶的美的,已經進行戰略調整,“規模第一”的經營戰略將一去不復返。我們相信,越來越多具有前瞻眼光的中國企業家,將放棄多年來追逐規模的思維模式,致力于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中國企業新時代的開始。
咨詢電話:
0571-86155444
咨詢熱線:
  • 微信:13857108608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