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湖州萬聯IT公司華碩筆記本電腦湖職
- 從“it高材生猝死”事件窺探企業文
- IT行業喬布斯生前想法與物聯網不謀
- IT行業:“2011騰訊搜索營銷中
- IT行業:三網融合發展的阻礙因素分
- IT項目經理的八條生存法則
- IT項目四大敗因分析
- 不容忽視的IT績效評估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IT行業員工拓展訓練之流沙河谷
- IT與電子技術行業職業經理人核心技
- 精益生產管理(JIT)課程
- IT行業員工拓展訓練之急速60秒
- IT行業項目管理
- IT行業員工拓展訓練之孤島求生
- 企業信息化和IT服務管理
- IT行業員工拓展訓練之攀巖
- IT行業集團客戶銷售高級研討
- IT行業大客戶銷售高級研討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導讀:以軟件為推動力的物聯網將為消費者創造極好的新能力和發展潛力。
北京時間2月1日消息,《福布斯》雜志網絡版近日刊載文章稱,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生前有關軟件的想法與當今的物聯網不謀而合;當時,喬布斯所談論的“軟件為先”的觀點針對的是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但到今天同樣也適用于物聯網領域。文章指出,以軟件為推動力的物聯網正在成熟,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未來將對人們的生活造成重大影響。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每一天,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方面——在工作,在家里,在路上,在吃飯,在商店里,在學校里,在健身中心里,在酒吧里,在機場——中,我們都會不斷地被提醒一件事情,那就是手機已經變得無處不在,像衣服一樣不可或缺。從更深的層面來看,這還意味著軟件也正在變得更加無處不在和更加必不可少,原因是軟件已經從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有限的范疇中蔓延開來,彌漫于圍繞在我們周邊的所有東西中:從電燈泡到冰箱,從公共汽車到鞋子,從拖拉機到電視機,從雜貨店里的肉制品柜臺到飛機中的噴氣式發動機。
在大約10個星期以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個例子;當你想象這個例子如何代表著我們周圍令人驚訝的軟件浪潮是如何發生的時候,你就會對為何“物聯網”正在變成“下一個大東西”擁有一種更加深刻的理解。
“汽車——這種機械野獸的原型——又如何呢?在1990年,電子部件和軟件在一輛汽車的總價值中所占比例僅為16%;而到2001年,這個比例已經上升至25%。在2010年,這一比例則已經上升至40%左右——據最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所有已被硬塞到汽車中的高科技產品都將從現在起帶來勢不可擋的汽車創新:‘我們不認為未來將會看到機械部件領域中會出現任何開拓性的創新。’柏林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的軟件和系統工程負責人亞歷山大·博盧森(Alexander Borusan)說道。‘電子和軟件在所有創新中所占比例將會達到90%。’”
在最近閱讀美國科技博客GigaOm撰稿人巴布·達羅(Barb Darrow)所發表的一篇有趣的文章時,我又想起了這件事。在那篇文章里,她談及通用電氣將軟件的力量注入該公司所設計和生產之設備中的戰略意圖——這種灌輸將可為通用電氣帶來新的、龐大的大數據機會,而其他公司也正在采取類似的措施。
“通用電氣正在依賴一種增長中的認同感,那就是機器數據——由這家公司所生產的工業設備生成和收集的信息——使其能進入一個繁榮發展的大數據世界。”達羅寫道。“硅谷人士可能很容易會忘記一件事情,那就是通用電氣擁有自己的數千名軟件開發者,能制作復雜的醫學成像及其他高科技設備:這確實很有可信性。在生產更加被人關注的產品更加為人看重的時代里,通用電氣可為人師。”
許多行業中的其他許多公司也正在認識到軟件的力量,以及互聯網能重新定義產品服務的方式及其未開發商業潛力的力量。
這是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這家身為軟件“霸主”的公司中所擁護的一種想法——兩年以前,在蘋果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喬布斯曾在回答一名金融分析師的問題時清楚地表達過這個想法。以下是他所發表的言論的一部分內容:
“你們的想法是錯誤的。你們把它視為一個細分化世界中的一個‘硬件人’,你們把它視為一家硬件廠商,對于軟件則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它所考慮的并非一種一體化的產品,而是假設軟件將以某種方法照顧好自己……你還會假設,軟件莫名其妙地就會在你所夢想的產品上變得活躍起來,但實際上這種事情不會發生。”
時光回到2010年底,那時喬布斯所談論的是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但在今天,他這種“軟件為先”的觀點同樣適用于不斷增長的業務范疇。不妨看看麻省理工《科技創業》(MIT Technology Review)最近刊載的一篇文章中的說法吧,這篇文章的題目是《2013:物聯網的一年》(2013: The Year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其他例子也比比皆是。有不少城市都已經給自己的交通運輸網絡配備了傳感器來廣播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列車的位置,并向公眾提供這種數據。與此同時,各種創新應用現在也正在為通勤者提供有關位置的實時更新信息,并提供下一部交通工具很可能將會到達的時間。其他傳感器則會監控交通流量狀況,從而實現流量的實時最優化。
物聯網的另一個例子則是,從傳感器技術到監控運動表現技術都正在被廣泛采用。Nike+和Fitbit傳感器正在收集有關身體鍛煉的數據,將其發送給一個中央處理器,然后用戶可以用這些數據來對其運動表現進行分析;這種數據收集和傳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發生的。
還有一些以日常生活為目標的應用正在浮出水面。Ninja Blocks是澳大利亞的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技術,允許任何人通過互聯網遠程監測和控制自己的家。該公司的第二批設備將在3月份出貨。
來自Zaslavsky的信息顯示,物聯網正在成熟,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如果說現在物聯網還沒有以你能認識到的方式對你的生活造成影響,那么你很快就會看到這種影響。”
很明顯,以軟件為推動力的物聯網將為消費者創造極好的新能力和發展潛力。對于那些愿意把軟件放在自己想法的中心的公司——也就是那些能避免被喬布斯稱為“把它視為一個細分化世界中的一個‘硬件人’”這種圈套的公司——來說,機會是非常龐大的。
正如我的同事賈德森·阿托夫(Judson Althoff)在最近發表的一篇題為《為大數據做好準備的無數個理由》(Billions of Reasons to Get Ready for Big Data)文章中所說的那樣,“到當前這個十年結束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看到數百億個新的聯網設備。大多數的企業數據最終可能會由所有類型的這些聯網設備生成,然后把這些數量龐大的數據重新發回到企業服務器或是云服務。這個由設備到數據中心的世界開啟了很多商業機會,而這種商業機會就是‘下一個大東西’。”
“聯網設備(有些時候被稱為‘物聯網’)數量的爆炸式增長對企業、ISV(獨立軟件提供商)及其他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機會。”阿托夫說道。“但想要抓住那個機會需要各種能力,覆蓋從單獨的設備到數據中心里強大的商務分析工具等。”
到最后,企業領導人將需要推動整個組織改變如何評估產品和服務的想法,如何重新定義價值主張,如何尋求以新的、更具社交性的方式來與客戶進行接洽,以及如何捕獲和利用所有那些大數據。當那些新的動量開始觸及我們個人生活以及職業生活的更多部分時,許多公司都會想起喬布斯在2010年10月中旬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所說過的另一句話:
“我們以一家以軟件為推動力的公司來思考問題。”
在當今這個以軟件為推動力的世界里,這些話無疑是金玉良言。
上一篇 : 通信行業華為中興在美遭“337調查”
下一篇 : 樂視網攜富士康共拓智能電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