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提高銀行員工執行力的五點建議
- 助基層員工晉升的六種有效話術
- 【凝聚力培訓】你的團隊站好隊形了么
- 如何有效調整新進員工心態?
- 酒店行業新員工入職培訓要點一覽
- 基層員工培訓需“因材施教”
- 了解十種基層員工輕松掌握員工心態
- 六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 總理說“厚植工匠文化”,你讀懂了么
- 90后新生代員工培訓技巧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企業員工職業化素養提升
- 員工職業禮儀培訓
- 銀行新員工培訓
- 員工執行力
- 電子廠怎么培養員工質量意識 品質對
- 酒店員工職業素養提升
- 員工成長計劃------公司內部培
- 化工行業員工質量意識管理
- 員工忠誠度的培養與提高
- 電子廠員工質量觀念落后怎么辦 員工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問:員工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答:
員工賠償的標準分為三種情形計算:
l 在有關服務期的情形中,員工賠償的標準是服務期協議中約定的違約金,并且不得超過未完成的服務期應當分攤的培訓費用;
l 在有關保密和競業限制的情形中,員工賠償的標準是協議中約定的違約金;如果造成了損失且違約金不足以彌補損失的,還可以要求賠償額外的損失;
l 在員工給企業造成損失的情形中,賠償的標準是損失額。
參考法規:
1.《勞動合同法》第22條、第23條、第86條、第90條;
2.《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
例:
蔡某系某公司職工。雙方于2004年4月26日簽訂了期限自2004年3月31日至2006年3月31日止的勞動合同,約定蔡某擔任出納工作。
2004年4月30日,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孫某指派蔡某將15萬元人民幣兌換成港幣。蔡某與另兩位同事持15萬元的現金支票到華夏銀行陸家嘴分行取款后,至張楊路嶗山東路某銀行附近與他人私下交易。對方驗看人民幣真偽后,要求蔡某等人在原地等候,其回去取港幣。蔡某等人久候未見該人返回。蔡某等人返回公司后發現15萬元人民幣已被人調包,除兩張百元面額的人民幣外,其余均為冥幣。蔡某當即向警方報案,但該案至今未偵破。
某公司在蔡某的2004年4月工資中扣發崗位工資300元、考核獎金500元。同年5月,某公司將蔡某調至前臺擔任接待工作。當月,蔡某申請辭職,實際工作至2004年5月17日。2004年6月11日,某公司為蔡某開具了勞動合同于2004年5月18日解除的退工證明。
2004年6月17日,蔡某申請仲裁,要求某公司辦理退工手續,支付2004年4月工資差額800元、5月1日至5月17日工資963.30元。
2004年8月5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蔡某在兌換港幣過程中未盡“慎重審查”義務,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某公司每月在蔡某工資中扣除的賠償款不得超過蔡某當月工資的20%為由,裁決某公司支付蔡某2004年4月工資差額460元、5月工資845.13元。裁決后,雙方均未提起訴訟。
2004年12月7日,某公司申請仲裁,要求蔡某賠償人民幣15萬元。上海市浦東新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某公司的請求不屬受理范圍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某公司后訴至法院。
法院認為:
l 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應根據法律規定承擔相應責任。
l 某公司雖然在蔡某的2004年4月工資中扣發了崗位工資300元、考核獎金500元,并對蔡某調動了工作崗位,但雙方并未就賠償事宜達成協議,某公司亦未要求蔡某進行過賠償。因此,蔡某認為某公司的起訴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的抗辯理由,法院不予采納。
l 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指派蔡某將15萬元人民幣兌換成港幣,但未給予蔡某到銀行兌換港幣所需的相應材料,故對于蔡某辯稱系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指派其私自兌換港幣一節事實,法院予以采信。因此,蔡某私自買賣港幣的行為,應視為職務行為。
l 蔡某身為財務人員,在明知私自買賣港幣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的情況下,不但未予勸阻,反而接受指派前去兌換,并且在兌換過程中致15萬元人民幣被人調包,確實存在一定過錯,某公司有權依據相關規定給予蔡某一定處分。
l 對于勞動者在履行職務行為過程中給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勞動者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則應當綜合考量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和勞動者的過錯程度予以確定。由于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法律地位不同,用人單位既是企業財產的所有人、管理人,又是企業內部的管理者和監督者,所以一旦發生勞動者造成用人單位經濟損失的情況,用人單位就具有雙重身份,即既是受害人,又是勞動者的管理者。如果在此情況下讓勞動者承擔所有的賠償責任,那么企業作為管理者就不再承擔任何責任。且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對價即勞動報酬與勞動者創造的勞動成果具有不對等性,企業作為勞動成果的享有者,更應承擔經營風險。同時,用人單位的每一項工作都由不同的勞動者來完成,如果嚴格要求勞動者根據其過錯承擔賠償責任,實質是將企業的經營風險全部轉移到勞動者身上,這對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來說,不盡合理。
l 因此,通常情況下,只有在勞動者由于故意或重大過失,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情況下,勞動者才負賠償責任。如果勞動者沒有過失或者僅存在輕微過失,則無須賠償。
l 本案中,蔡某私自買賣港幣是受單位指派,在交易過程中,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始終有兩位同事陪同,發現被騙后又及時報警。可見蔡某盡到了一定的注意義務,發生損失后又積極進行補救,主觀上對損失的發生并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形,故某公司要求蔡某賠償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而造成的損失,法院不予支持。
l 此外,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后,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逾期申請仲裁,其權利要求將不能通過仲裁及民事訴訟途徑獲得保護。某公司的損失發生在2004年4月30日,蔡某與某公司的勞動關系亦于2004年5月18日終結,但某公司遲至2004年12月7日才申請仲裁,顯然超過了法定期限。故某公司要求蔡某賠償損失,法院亦難以支持。
浦東新區法院遂作出判決,駁回了某公司的訴訟請求。
解:
本案提示了以下法律要點:
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給單位造成損失的,如果勞動者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則應承擔賠償責任。
本案中,蔡某雖然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亦即執行單位指派的任務中,給單位造成了重大損失,但因其主觀無重大過錯,更無故意,所以法院否定其對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的合理性。
換句話說,如果蔡某存在故意或重大過錯,則法院就會支持單位對其索賠。
操作提示:
1)企業主張員工賠償損失時,需要證明存在損失。但企業利益具有多樣性,有的利益很難以金錢計算;換句話說,有的損失很難以金錢計算。因此企業應當在規章制度中對“重大損失”的內容作出明確規定,或在勞動合同中對“重大損失”的內容作出明確約定。
2)有時損失很難證明,也很難定義,比如有關企業無形資產的損失。所以在法律允許用人單位與員工約定違約金的情形中,企業應當盡量在勞動合同中與員工約定違約金。
上一篇 : 哪些情況下,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要支付經濟補償?
下一篇 : 員工違反有關商業秘密的約定,可以索賠嗎?